卡博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RET、MET、ROS1、VEGFR-1/2/3、KIT、TRKB、FLT-3、AXL和TIE-2等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这些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了肿瘤发生、转移、血管生成和微环境维持等,与众多实体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因而卡博替尼在泛癌种如甲状腺癌、肾癌、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治疗中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今日小编以案例结合临床试验的形式为大家汇总展示一下卡博替尼在肺癌庞大的应用前景。
1.卡博替尼用于治疗RET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1、2)
RET基因的融合是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目前在NCCN指南中针对RET融合的肺癌患者推荐使用卡博替尼,基于一项II期临床试验。在该研究中,采用卡博替尼治疗RET融合的肺癌患者,有效率ORR38%,PFS达到7个月。临床实践中成功的案例也很多。
下图中展示了3位RET融合的肺癌患者使用卡博替尼治疗的疗效展示。
A1为41岁男性,检测发现TRIM33-RET基因融合,卡博替尼治疗4周后左肺叶肿瘤明显缩小(A2)
B1为75岁女性,检测发现KIF5B–RET基因融合。卡博替尼治疗4周后右肺双病灶明显缩小(B2)
C1为68岁女性,检测发现KIF5B–RET融合,卡博替尼治疗4周后病灶稳定。
2.卡博替尼治疗MET突变使用克唑替尼耐药后的肺癌患者。
(参考文献3、4)
MET14突变是肺癌明确的致病驱动基因之一,针对此推荐使用药物是克唑替尼,也被称为I型MET抑制剂。但卡博替尼也可以覆盖MET靶点,且研究表明,I型MET抑制剂在治疗此类型患者时也可以发生二次继发突变而产生耐药如METD及Y突变。针对继发突变II型MET抑制剂卡博替尼就可以很好的抑制。
下图展示的是一例65岁男性,肺癌手术后复发,脑部转移病灶放疗后,基因检测发现MET14突变,采用克唑替尼治疗,颅外病灶控制,但颅内病灶进展,且肝酶升高。更换卡博替尼治疗后,颅内颅外病灶均显著缩小,且转氨酶恢复。治疗比较成功。
颅内病灶
颅外病灶
3.卡博替尼治疗ROS1融合使用克唑替尼耐药后的肺癌患者。
(参考文献5)
ROS1作为肺癌常见的驱动基因,克唑替尼获批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而卡博替尼也能够覆盖ROS1靶点,且在克唑替尼耐药后,即ROS1发生继发耐药突变的情况下,如ROS1基因的DN突变及GR突变,位于ATP结合区可以影响药物疗效,而更换卡博替尼后可以很好地逆转耐药。
下图展示的是一位56岁非肺腺癌女性,基因检测发现CD74-ROS1,在采用克唑替尼治疗后维持26个月后出现广泛的转移。为了明确原因医生进行了新的活检并开展基因检测,结果发现ROS1DN(c.GA)继发突变。遂更换卡博替尼。4周后肿瘤明显缩小(见右列图)
4.卡博替尼与TKI联合治疗EGFR-TKI耐药后的肺癌患者。
(参考文献6、7)
EGFR是肺癌的主要治疗靶点,在TM及还未成形时,卡博替尼就因其多靶点的效用被研究者计划用于TKI耐药的患者,也因此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在一项II期临床试验中,卡博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治疗TKI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的EGFR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为DCR67.6%。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