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老史(化名)今年刚满70岁,身高超过1米8,一向身体硬朗、精明能干,每天高高兴兴接送孙子上下学,还和老伴一块买菜做饭。
然而,今年7月,老史突然性情大变,对家人变得冷淡、漠不关心,还胡言乱语,时不时暴跳如雷,甚至连家人都不认识了,之后还出现了癫痫发作。医院一时也找不到病因。
几经辗转之后,在深圳工作的儿子把他接医院治疗,最终查出是肺部的早期癌细胞在“作祟”,令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大脑的细胞,引发脑炎。
据医生介绍,这种病例极为罕见,在全球仅有仅有几十例类似的报道,在中国内地只有十几例。
大脑的“精神区域”发现病变
医护人员被迫将他束缚在病床上
刚到深圳的时候,医院通过颅脑磁共振扫描发现,老史大脑内有一片区域出现了大片发炎的病变,这片区域正好是负责精神和智力。
▲箭头所指白色部分史先生脑组织发炎区域
而在血液和脑脊液样本中,医生发现了一种少见的自身抗体——GABABR抗体。医生认为,这种异常的抗体对病人的大脑细胞产生了杀伤,导致脑炎。
这种脑炎被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经过治疗,老史的癫痫症状逐渐得到控制,但仍然处于精神错乱的状态。
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医护人员不得不将其束缚在病床上。
大脑为什么会有病变?
一种藏在肺部的癌细胞被“揪出”
年9月中旬,家人将仍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的老史医院院神经内科治疗。
接诊的肖海兵医生立即组织科室的团队研究病情。
考虑到老史有吸烟史,结合以往的经验,团队判断,老史的脑炎有50%左右的几率是由潜在的肺癌引起。
不过,医院都照过了肺部CT,并未发现肺部有肿瘤。
医生们分析,还有一条线索需要排查:有一种特殊的肺部肿瘤——“小细胞肺癌”,在癌症早期的CT检查中有可能漏诊,如果使用PET-CT检查则更容易发现。
家属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老史完成了PET-CT检查。不出所料,检查显示老史的肺部和纵膈有一个很隐蔽,但生长旺盛的肿瘤样病变。
▲蓝色圈内组织为肿瘤团块
至此,真相终于大白
▼
问题来了:怎么治?
2步走:先治标再治本
对于精神错乱等症状,比较好办,神经内科团队开出的“药方”是:注射B淋巴细胞清除剂,“废掉”错误攻击大脑的“武器”。这种治疗办法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
但对于“病根”——肺部的早期癌细胞该怎么办?直接开胸切除?
医院组织了全院多学科进行会诊,包括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肿瘤科、胸外科、放射科、药学部等。
最后,大家决定不采用开胸手术,先做微创的穿刺活检,弄清楚癌细胞的类型后,再考虑放疗和化疗。
▲呼吸内科团队为病人进行先进的微创活检手术——EBUS-TBNA
呼吸内科医生将支气管镜通过气管插入胸部,对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几天后,病理检验证实这些肿块为“小细胞肺癌”。而这种癌细胞在早期阶段使用放疗、化疗,效果都很好。
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经过肿瘤科、神经内科的联合治疗,病人渐渐清醒过来,走路、说话都慢慢恢复正常,于年11月顺利出院。
脑炎:可能是其他器官“癌变”的征兆
医院神经内科顾问医生褚晓凡、副顾问医生蔡继福指出,最近十多年,神经免疫疾病治疗领域飞速发展,医学界发现,脑炎有时候可能是远离大脑的其他身体器官发生早期癌症的前兆。
他们提醒,如果亲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精神障碍、癫痫、智能减退等情况,医院相应科室就诊。
如果在癌症前兆阶段,就识别并查找出潜在的早期癌症,及时治疗,将极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End-
资料来源:医院
喜欢就奖励深小卫一个大拇指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