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太多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可是家长们常常为怎样才能学好奥数,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学奥数等问题而焦虑。今天我们访谈了资深的初中数学竞赛老师(她曾经带出过很多初中数学竞赛获奖的优秀学生),请她谈谈对小学奥数的看法。
姚校:您作为奥数竞赛老师,孩子爸爸也是数学老师,您的孩子一定对数学很感兴趣吧?
奥数老师:其实,两个数学老师的孩子对数学真的没什么兴趣,这一点我跟他爸爸也觉得很奇怪。而且我家孩子问过我不止一次: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相对而言,他更喜欢语文。喜欢阅读,而且阅读量很大,各种类型的书都爱看,但是他就是不太愿意去主动想一道数学题目。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像我原来读书的时候,可以为了一道数学题目想很久,想出来了就很有成就感。但我家孩子不会这样。
姚校:你们分析了为什么吗?
奥数老师: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原因第一个,缺乏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并没有被激发出追根溯源的本能与意识,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演练。因为学数学一定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才更愿意去学;
第二个,小孩子本能的畏难情绪在作怪,每个孩子都会有,尤其遇到难题时,孩子就会躲,因为奥数题本身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轻松;
第三个,我觉得是需要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对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太重要了!
姚校:对奥数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对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确实是太重要了。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数学能达到很好的程度,就得让他真正地喜欢上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是让他学会思考,勇于思考和探究,即我们常讲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像我们的数学中考数学题:前面的一百分,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而后面20分难点的突破就确实取决于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一点要想真正突破,靠的就是孩子的思维品质,首先就是不畏难敢想,爱思考、勇探究。今年我班上有个孩子,刚开始的数学基础很一般,初一初二数学科目上很少拿A,但他不放弃,而且肯钻研,对难题不惧怕,敢去想,不懂就会马上提出来,没有被自己的不自信束缚,哪怕他开始水平是差一些,但是敢于一个劲的往前冲。
到了初三,这孩子数学越来越好,最后数学中考顺利拿A。
而有些同学基础不弱,却对难题很惧怕,不肯想也不敢想,更多地是愿意被动地听老师讲。题没少做、课没少补,但数学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思维能力没有提升,所以难题的坎总是迈不过。
姚校:所以思维太重要了!奥数老师:我们说小孩子要勇敢,其实思维上同样的也要勇敢。其实我作为数学教师,同时也是家长,一直在思考:我到底要教给我孩子什么?别人会说:你是教数学的,你的孩子不用送到别的地方去培训了。但是我们自己给孩子的训练真的是不行的,很难引起他的兴趣,所以我们也给他报了培训班。目的是开拓他的思维,让他的脑袋动起来,引起兴趣,而不是要他做多少道的题目。有些孩子做了很多题,但是这些题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可能并没有搞懂。我发现有些培训班的老师喜欢直接把一些比较难的、超前的数学公式给孩子,有些可能会稍微推导了一下,然后马上就开始大量的应用、刷题来强化和熟练公式的应用。课堂上主要讲的是题,而原理和本质性的东西却没有讲。这是违背知识生成规律的。我们不妨回头想想,自己对于数学,记忆最清楚的反而是老师当时所教的公式和定理的来源。所以,我觉得基于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最本质的定理、规律、公式的探究和生成过程。对比有些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创新能力要强一些,原因还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本源性的东西。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例子:国外的教师在教6乘9的时候,学生里也有中国孩子,马上脱口而出54,觉得这道题太简单了。
但有少数孩子却用了画记计数的方法得到结果,这个过程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可能我们觉得这么简单一个问题没必要这么折腾,但是这样得到答案的学生,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这就说明,老师在不经意间,鼓励了那些会思考的孩子。这就是培养孩子思维品质的过程。我一直在想:我们所有学科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最终要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它必须要可持续发展,要终身发展。所以,要教的是学习的方法,是思考的方法。你教会孩子一道题、教会一百道题,都不如教会他方法,教给他思维的方式,培养他思维的品质,这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因为题目是一直在变的,只有不断提升思考的方法和能力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试题,才能不断创新。如果没有思考,刷一百道题也是假的。所以为什么有些孩子上培训班效果明显,有些孩子没那么明显甚至没用,因为孩子并没有真正去思考。姚校:现在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了奥数班,但奥数对孩子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孩子学起来会很吃力,那您觉得小学的孩子需不需要学奥数呢?奥数老师:我觉得培训应该选适合孩子的,不见得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奥数,都喜欢数学。但我个人建议:学有余力且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可以在小学三进四,或者四进五的时候学一点,这对孩子思维的训练还是有好处的。但是这种学奥数的目的跟现在很多家长功利性的目的不一样,学奥数应该是为了启发和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学过奥数的孩子和没学过奥数的孩子相比,思维能力会强一些,尤其到了初高中。学奥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锻炼孩子克服思维的惰性,养成思维习惯和品质。但这些好处一定是基于孩子学奥数是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孩子被动地学习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比如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为一开始学奥数的目的不纯,不是为了提高思维能力,而是为了升学,所以并没有达到思维训练的效果,孩子的思维也没有打开。而且,他们常常学奥数的方法也不对,只是大量的刷题。这样,除了让孩子只会机械的做题外,繁重的题目也会让孩子对数学甚至学习心生厌恶,有些机构拔苗助长的做法还会让孩子只会做题却没有搞懂为什么这么做,甚至孩子只是把题目记住了,把答案和解答记住了。这是学习是没有用的,是假的。所以,回答您的问题:小学要不要学奥数?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学,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克服思维的惰性。姚校:那怎么样让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让学到的知识能够迁移呢?奥数老师:第一个,孩子的兴趣,兴趣一定是所有学习的最根本的来源。尤其是还在小学的孩子,如果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就是一种被动地无乐趣的学习。第二个,是知其本质,就是要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迁移”是直到高考都特别重要也是比较难的事情。?经常有孩子会有这样的情况:听课的时候听懂了,可是作业常常做不出来,考试的分数也不高。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孩子知识迁移的能力弱了,通俗地讲“迁移”就是举一反三,这个能力就是要孩子学会挖掘知识的本质。另一个,是孩子没有关联性的思考。思考也是来自对一个知识本质的理解,你理解了这个东西的本质,并且抓住了另一个东西的本质,才会发现他们本质是有关联的,还是要强化基于知识本源的学习,重视知识的生成,而不要盲目地刷题。第三个,量变到质变,很多孩子通过机械式的刷题是会有效果的,尤其当知识量比较少的时候,所以个人认为必要的一定量的题量也可形成质变,反之也一样。姚校:孩子学奥数有惰性、有畏难情绪,那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呢?奥数老师:一、是家长的陪伴
因为学奥数对孩子来说其实是有难度的,是枯燥的,任何学习对孩子来说都是枯燥的,快乐只是一瞬间,很多时候学习对成年人来说也是枯燥的。那孩子如何挺过枯燥这一关?这就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陪他一起渡过,鼓励他勇闯难关很重要。二,是家长的落实
家长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像我们基本可以帮孩子解决问题,但是非专业的家长也可以帮孩子落实,怎么落实呢?现在培训班老师都很负责了,对于布置的作业包括课堂教案都会发给家长,家长一定要一一落实,当然,也可能你陪他思考后仍然不会做,这时候就可以带着孩子或者鼓励孩子去问老师,一定要鼓励到孩子多问直到弄懂为止。不懂就问,这个学习品质的形成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综上所述,陪伴,是陪着孩子度过难关,度过枯燥的学习过程,陪他一起思考。落实,是要帮孩子去消化,落实到每道题、每个点。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牛娃”的爸爸妈妈能写出经验和体会来,那就是因为他们花了心思的,是花了时间和精力去陪的。姚校:那您认为好的学校到底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奥数教练:第一、首先是管理,一所好学校一定有一套好的管理体系。它会以创新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依托,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着眼于孩子终生的发展;第二,有一批很好的老师,他们有着过硬的专业素养,更有很深的教育情怀。因为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姚校:您孩子的暑假是如何安排的呢?奥数教练:我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暑假时间一半学习,一半去玩,去研学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每天都安排锻炼的时间。我希望孩子能自律,学会安排时间,做好计划并且按时的完成计划,包括:每天的计划、一周阶段性的计划,学会自己把暑假作业和要做的事情分解成小目标。自律和时间管理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有了这两点,孩子的未来可期。姚校:那孩子的自律要如何去锻炼呢?奥数教练:这和性格有关系,需要对症下药,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会与家长的引导和落实有关,还有如果家长不自律,孩子也肯定不自律,家人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总之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影响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姚校:那您对孩子玩手机是什么态度呢?奥数教练:完全不让孩子玩,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交流、自媒体都需要手机,但是要控制时间,我们家一个星期玩半个小时,这更锻炼孩子的自制力。我不支持大量的给孩子玩手机,并且父母首先自己要少玩手机,至少当着孩子面尽量不玩手机。姚校:您觉得优秀的孩子有哪些共同点?奥数教练:懂得感恩、乐于助人,阳光积极、自律、效率高、不畏难、勤思好问(多想、好问、会问),能够经受挫折。姚校:你觉得需不需要惩罚孩子?奥数教练: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肯定是必须的,但惩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定要注意方法,家长一定要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自己解气。1
写在最后
1
数学是所有理科的基础,对于开拓理科思维最重要。我想说:虽然学好奥数的确是需要天赋。但是,天赋决定孩子成功的上限,而方法和努力决定了孩子的下限。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至少可以帮孩子把下限尽量提高一些!访谈系列7如果我有这样的爸爸——访张清雅父母——下周五敬请期待RECOMMEND推荐阅读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