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只是土俗的名称,但已经广泛应用,不但患者用,医生口语用,连B超、CT的报告中也作为书面诊断。但是定义不清楚,患者迷惑,许多医生也把轻度代偿性肝硬化叫做“早期肝硬化”。凡是B超疑似、CT证实的,已经是“实实在在的”肝硬化了。早期肝硬化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肝病诊断,不要给混淆了。
其实真正的“早期”肝硬化属于重度慢性肝炎,医学名称是硬化前期肝炎。硬化前期肝炎的肝组织学特点是有桥接纤维化和小结节形成。桥接纤维化是在肝小叶之间一股股的粗纤维;肝小叶的结构破坏后就会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肝穿刺炎症分级G3~G4,纤维化分期S4,说明在广泛的组织炎症中存在显著的肝纤维化,在此组织基础上有很少数小结节形成。这种病变需要肝穿刺确诊,但专科医生综合判断病史和检测指标,多数也能做出临床诊断。
做出这一诊断有什么重要性呢?这是肝炎向肝硬化进展的过渡阶段:及时治疗可以逆转为轻中度肝炎;耽误治疗就要成为活动性的肝硬化:肝脏正常组织结构全部或大部份都成为大小不等的结节,虽然积极治疗还能减轻病变,但肝硬化的帽子不可能摘掉了。
怎样发现硬化前肝炎?
这是一种重度慢性肝炎,许多患者症状明显:倦怠、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右上腹闷痛,体重下降,颈部和胸背部有不典型的小蜘蛛痣。约半数E抗原阳性,血清HBVDNA常处于中低水平,谷丙酶常持续升高,谷草酶可能更高。但这些症状在重一些的慢性肝炎也可以有,并不是肝硬化特异的。
肝炎的症状不仅由病变的程度来决定,还要取决于疾病发展的快慢。肝脏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发展缓慢的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有些“小三阳”患者可以完全没有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意外发现一些肝病迹象;或者,自觉症状轻微,间歇性或持续性血清转氨酶升高,虽为时已久,因幅度不大而未予重视。
血清纤维化标志并不可信。B超和CT检查出来的已经是肝脏形态都改变了的肝硬化。要早期发现必须根据所有临床资料来综合分析。最重要的是病史,如果每年检查肝功2~3次,最近转氨酶才增高,肝硬化的可能性非常小;没有定期检查不知道何时开始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后没有规范治疗、或只用中医药调理。
还有慢性肝病的一些线索,如:主要由于白蛋白减少的白/球比率降低、没有用降酶药时的谷草酶超过谷丙酶、没有饮酒的转肽酶明显增高、没有脾功能亢进的血小板减少和脾脏增厚、不是肝癌而甲胎蛋白升高,等等。只有其中某一条并不能确诊,网友们切莫要只有1条就轻易给自己扣上肝硬化的帽子。
肝纤维化扫描如果弹性值明显增高,对肝硬化诊断比较可信。但肝纤维化扫描影响因素较多(比如明显炎症的假阳性、肥胖和脂肪肝的假阴性),也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肝纤维化的分期。
扫描弹性值要除去这些患者不经肝穿刺有时很难确诊,但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非常必要正确诊断呢?要求高的可以做肝穿刺;有些人对穿刺顾虑重重,也可不做,如果抗病毒治疗有效,硬化前期肝炎是可逆的,不管有没有,好了就算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