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仅仅一个月内,就有两位知名艺人因为肝癌离开人世。
一位是谱写多部电影主题曲的赵英俊,另一位是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达叔”吴孟达。再往前,臧天朔、师胜杰、傅彪等演艺明星都是因为肝癌离开人世在扼腕惋惜之余,我们也会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肝癌这么多,到底该如何预防?早期诊断又该怎么做?
肝脏的位置及作用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上缘在人体第4肋间,右下缘与肋下缘平齐,肝脏的脏面与胆囊、右肾、胃和十二指肠等器官毗邻。
肝脏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解毒功能、造血功能、凝血功能、吞噬和免疫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其分泌的胆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现状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全球新发肝癌病人超过50%发生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癌五年存活率仅10.1%,主要原因为肝癌早期诊断率低,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达70%,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不足20%。其中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肝癌筛查三项
帮助肝癌早期诊断
肝癌筛查三项指的是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三项并联检测。
甲胎蛋白(AFP):自上世纪70年代发现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升高以来,AFP一直被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但该指标在早期肝癌筛查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国的HCC多与慢性HBV感染有关,而AFP在HBV感染相关肝癌中仍然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L3来源于癌变肝细胞,对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在影像学检查发现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前数月乃至数年,AFP-L3就可能随肝细胞癌变而在血中升高。研究发现AFP-L3升高较影像学检查阳性早出现3~28个月,AFP-L3阳性预测肝癌发生的正确率为94%。可见,在影像学检查尚未发现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时,对AFP低浓度阳性病例进行AFP-L3检测可以早期预警肝癌发生。
异常凝血酶原(DCP):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DCP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DCP对AFP阴性的HCC患者的早期筛查有一定的作用。因此DCP逐渐地作为肝癌筛查和诊断的指标用于临床诊断。
这三项检查具有优势互补性,并联检测可有效避免一些低浓度AFP肝癌患者的漏诊,将它们作为原发性肝细胞(PHC)癌多参数的诊断模型一部分,将有助于提高PHC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肝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检测人群:
1、感染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丁型肝炎患者)
2、病毒性肝炎携带者
3、肝癌家族史人群
4、脂肪肝人群
5、酒精性、化学毒物或药物性慢性肝病患者;
6、长期饮酒、生活不规律人群
7、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的患者
8、40以上人群的常规筛查。
肝癌三项结果解读
如何预防肝癌
1.规范治疗
以乙肝治疗为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甚至避免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让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最终不因慢性乙型肝炎而影响患者的寿命。
2.食物防霉
之所以东南沿海等地区肝癌高发,与气候潮湿,适合黄曲霉等真菌产生黄曲霉素关系密不可分。黄曲霉素被是Ⅰ类致癌物,在潮湿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在花生、玉米等谷物、坚果上产生。
食物防霉可以说是预防肝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一点请大家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否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都应该把好食物采购关、储存关、加工关,避免不必要的肝癌风险。
3.戒烟戒酒
燃烧的烟草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不仅是针对肺癌而言,这些致癌物质一样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最终给肝脏“雪上加霜”,增加了肝癌发生的概率。
喝酒伤肝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做到的人很少,肝炎的患者治疗本身就要戒酒,因为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最常见的就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
4.避免过劳
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加班熬夜、奔波打拼的人越来越多。中青年罹患肝癌不是个例,有肝病基础的加班一族尤其需要警惕。要认识到慢性乙肝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过劳尤其是熬夜会改变身体的免疫状态,一方面使得肝炎病毒有机会大肆复制,另一方面身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监视能力减弱在,这些都是过劳导致肝癌早发的重要因素。
病毒性肝炎的朋友除了定期体检或规范治疗,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工作与生活,避免熬夜加班透支身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