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陈军与华医网共同进行了题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绿色治疗”的访谈,就肺癌早诊早治等相关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探讨。现摘录部分如下:
肺癌不排除合并有肺结核的患者如何排查肺结核?
陈军:我们临床上对于影像学形态和患者症状难以区别肺癌和结核的患者,常规行结核排查,包括,PPD,结核抗体,血沉,痰和胸水的抗酸染色,T-spot检测等。但是有一类患者,肺癌和结核同时存在。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医院进行评估,如不是结核活动期,可以考虑手术。如果正处于结核活动期,最好经过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两周后,再回我科行肺癌手术治疗。
肺腺癌口服伊瑞莎治疗中,肺部病灶明显缓解,但出现脑部转移灶,此后还要继续伊瑞莎吗?
陈军:对于易瑞沙靶向治疗,肺部病灶缓解,而转移灶变大,或者出现新发病灶,按照最新的治疗观点,可以继续服用靶向药。同时,针对转移灶或新发病灶部位做局部治疗。这位网友所提,肺部病灶明显缓解,但出现脑部转移灶,可以在继续服用易瑞沙的同时给予头颅放疗或咖玛刀治疗(根据脑部病灶大小和数量决定)。一旦疾病出现全身爆发性快速进展,可以考虑化疗,或者有条件的话,尝试应用新一代EGFR靶向药物(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目前准备国内行第三期临床试验)。
肺癌早期,已切除一个肺叶,并清扫淋巴,建议病人化疗,但病人刚手术后,身体虚弱,怕难坚持,该如何评估到底是否需要不需要化疗?
陈军:即使早期肺癌,亦应明确是哪一期。对于II期以上的肺癌均应综合治疗,但具体方案亦应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肺癌的分子特性来确定。我们建议在术后4-6周的时候开始行术后辅助化疗,一般情况下,这个时间段患者已经从手术的“打击”中恢复了。但是对于年龄较大,手术范围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或出现各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疾病分期和身体素质全面考虑,选择最佳术后辅助治疗手段,比如,可以考虑延迟给予化疗,或者选择其他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如化疗和生物治疗结合,或者靶向治疗等。
生物免疫治疗目前有什么最新的技术呢?
陈军:最新生物免疫治疗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CAR-T细胞疗法通过外源基因转染技术,将一个带有特定靶标基因的病毒导入T细胞内,让T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制造的肿瘤抗原特异性蛋白,这种CAR修饰T细胞(CAR-T)已经成功用于治疗白血病。
因为CAR-T细胞疗法的广阔应用前景,包括美国、英国、瑞典、中国、日本等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和CAR-T疗法相关的临床开发。除了诺华最早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联手开发CAR-T疗法之外,新基(Celgene)、葛兰素史克和辉瑞等制药巨头也纷纷加入CAR-T细胞疗法的行列。
总而言之,基于CAR-T技术的肿瘤免疫疗法取得了令人属目的临床效果,将来应该是最有潜力治愈肺癌的手段,亦是肺癌绿色治疗的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国内,除了医院走在了CAR-T技术的前沿,国内像第三军医大、第四军医大也传出CART临床研究的消息。目前,国内涉足免疫细胞治疗的企业有:开能环保、中珠控股、香雪制药、冠昊生物、康恩贝、姚记扑克、和佳股份等。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是生物细胞研发的“先行者”和聚集地,尤其是近几年来一些中小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实现科技突破后目前形成产业化开发,比如全国高新技术企业顺昊生物股份公司,年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细胞新药创制项目。他们跟进的CART临床前研究也取得了血液肿瘤临床有效率90%以上、实体肿瘤临床有效率70%以上的可喜阶段性成果。
什么是个性化和精准肿瘤免疫生物治疗?
陈军:免疫生物个性化、精准治疗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的免疫细胞在体外扩增并负载自己的肿瘤抗原后回输体内,提升自身免疫力的同时对癌细胞进行靶向性精准杀伤。
近几年随着DC疫苗的批准上市和CAR-T技术的发展,肿瘤生物治疗有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DC瘤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方法,在人类与肿瘤的对抗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免疫原性强的肿瘤。个性化、精准肿瘤免疫生物治疗是指将癌症患者,如手术肿瘤组织取材,或恶性肺积水的积水取材,
制备出肿瘤细胞,经过处理得到肿瘤抗原,激活DC细胞,制备成个体瘤苗,回输给患者后提升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杀伤能力,达到治疗的效果。CAR-T细胞疗法通过外源基因转染技术,将一个带有特定靶标基因的病毒导入T细胞内,让T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制造的肿瘤抗原特异性蛋白,这种CAR修饰T细胞(CAR-T)已经成功用于治疗白血病。这些将来都应该是最有潜力治愈肺癌的手段。
国内应用个性化精准生物治医院,如:医院,他们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手术前后及早使用DC瘤苗进行个性化生物治疗的患者临床有效率可以达到82.9%,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降低了复发转移的可能。而天津的顺昊生物公司也是本地区熟练掌握了此项技术的企业之一。他们提供的免疫生物治疗技术具有成熟的企业标准:(1)提取的有效细胞数量大,体外扩增倍以上,且效应细胞比例高;(2)无血清培养,避免潜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3)严格的质量控制,回输的活性细胞99%;(4)不再是单一的DC-CIK细胞疗法,还可结合NK细胞、CTL细胞等交替疗法结合进行,起到防御免疫逃逸的作用,更有效杀伤肿瘤细胞;(5)可以选择用患者自身的肿瘤抗原,个性化治疗,识别能力更强,高效激活免疫应答,精确杀伤肿瘤细胞。(6)在每个疗程结束后30天左右,检测患者自身血象,针对体内杀伤性细胞(如CD3+CD8+、CD3+CD56+等)以及Treg细胞等的比例,调整细胞培养方案,实现个体化制备细胞制剂,更精准杀伤残留肿瘤细胞。
陈老师您好,能为我们介绍下生物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吗?
陈军:1、国际方面从年,诺贝尔奖获得者Ehrlich提出了免疫监视的构想到80年代中期LAK细胞体外扩增回输后有治疗肿瘤效果再到10年FDA批准了首个癌症治疗疫苗PROVENGE(sipuleucelT)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免疫生物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手段发展的热点。
近几年,国外随着DC疫苗的批准上市和CAR-T技术的发展,肿瘤生物治疗又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年分子PD-1单抗,分别在日本和美国获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罗氏公司的针对PD-1的配体PD-L1的抗体也在临床试验中,估计很快也会获得批准用于临床;
诺华的合作伙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他中教授他利用针对CD19的CAR-T技术治疗复发的急性B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是90%,对于慢性B淋巴白血病(CLL),它的完全缓解率是87%。Rosenberg研究组确定了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可以有效的抑制肝肺转移的胆管癌。
2、国内方面跟随着欧美国家的脚步,在9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了LAK细胞(第一代),正式开始了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探索。海欣股份子公司海欣生物技术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研发的“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APDC)”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Ⅲ期临床试验批件;
年3月香雪制药引入的特异性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中珠控股子公司湖北潜江制药的治疗血液、骨髓造血系统癌症及癌症患者免疫力恢复抗癌药物“中珠项目”,已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年国家重大项目单项万支持CART和TCRT的技术研究。
免疫生物治国家一直没有相应标准细则出台,造成了业内良莠不齐、治疗效果口碑不一的乱象。因此,医院和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要谨慎,最医院、有国家项目支持的正规公司。国内正规的公司提供免疫细胞技术服务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在细胞质量数量上都有严格的技术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