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可直接进入每日一练考场
↓↓↓
执业护士皮内注射法(ID)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腎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盐酸肾上腺素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増加心排出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静脉输液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体克等病人的机制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较固定,且行径表浅,易于穿刺,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
发生急性肺水肿,乙醇湿化氧气的目的是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静脉直接输血是在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加数支50ml注射器,3.8%枸櫞酸钠浴液。
病人留取12小时尿标本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为晚7时至次日晨7时。
采集痰培养标本时,嘱病人早晨起来,在进食前漱口后,从晨7时至次日晨7时止,将全部痰液留于容器中。
单側鼻导管法吸氧时,导管插入的长度约为自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
初级护师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试验法中,过敏试验液的剂量以每ml含~U的青霉素G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射0.lml含青霉素20~50U,20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试验法阴性反应表现为: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试验法阳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于I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万~10/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失快。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用药后5~20分钟内,甚至在用药后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内注射时,甚至也有极少数病人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头晕眼花、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呼吸系统症状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等。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循环系统症状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组、脉细弱、血压下降等。
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盐酸肾上腺素。
青霉素血清病型反应属于川型变态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发生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尊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
青霉素可引起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紫痛,以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
青霉素可疑阳性病人,应在对侧手臂皮肤相同部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皮内试验及注射青霉素时均应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如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针刺毫针、氧气等。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清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能中和病人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结果为阳性的表现为: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主诉痒感。
病人因足部被利器所伤,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皮试结果为阳性,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将抗毒素分4次注射并逐渐增量,每20分钟一次,直至余量注完。
链霉素皮内试验液的剂量以每毫升含2U链霉素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射0.1ml含链霉素U。
抢救链霉素变态反应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一或5%氯化钙溶液,以使钙离子与链霉素络合而减轻中毒症伏。
主管护师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中滤过膜可分为三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田胞层、中层致密的基底膜及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
正常成人安静时大约每分钟有1ml血液流经双肾。
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
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l,血管紧张素l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及血管紧张素lIl。
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水肿。
由肾小球疾病引起的水肿分为两大类: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
正常人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次尿量~ml。
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要排尿而不能自制,并常伴有尿失禁则称为尿急。
正常人每日(总24小时)尿量平均为1ml。
肾性高血压按照解剖可分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
静脉尿路造影术检查前应进少渣饮食,避免摄入致胀气食物如豆类、粗纤维蔬菜、水果等。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