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著名作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近日逝世,享年岁。她在92岁高龄时所著的《我们仨》中回忆了与先后离世的女儿、丈夫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女儿钱瑗因为肺癌于年去世,年仅59岁。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钱瑗的经历或许能为人们再次敲响警钟。
《杨绛传》中提到,任职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的钱瑗,长期超负荷工作,出现了先是咳嗽,继而腰痛的症状。“让她去看病,她说不要紧,休息休息就能好,实在不行,就在回家时顺路买点药丸吃吃,就算‘治’了病。年春,腰疾加剧,一日清晨竟无法坐起,瞒着老母悄悄打电话到外语系求助。尽管她不愿意,可还是被‘押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骨结核,脊椎有三节病变,并且不排除有癌细胞的可能。以后再查,又发现肺有问题,医院,经专家会诊,确诊为肺癌,晚期,肺部积水,癌细胞扩散,已是病入膏肓了。”钱瑗的病情发展很快,缠绵病榻无几便离开了人世。
上海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鹤成教授指出,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更好防治肺癌,我们应当从钱瑗的经历中吸取几个教训。
别错过肺癌的早期警示
钱瑗在出现咳嗽、腰痛等症状时,医院就诊,这就使病情有所耽误。实际上,肺癌确诊时的早、晚期,预后大不相同。李教授指出,目前早期肺癌如能得到及时治疗,5年生存期可达70%以上,部分患者甚至达到90%以上。而病情一旦发展到了晚期,甚至像钱瑗这样已经发生了骨转移的病人,不仅救治手段有限,生存期也远不如早期患者。
那么,如何尽早发现肺癌呢?有些人认为“等我出现咳嗽症状时马上去看医生总行了吧?”实际上,多数肺癌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当肺癌患者出现咳嗽、咯血、胸闷这样的症状时,多数已经不是早期。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可以筛查出早期患者,使他们得到更及时的治疗。李教授建议,有肺癌家族史、吸烟史以及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近年来由于这项体检项目的普及,许多早期的肺癌病人因此得到及时诊治,重获新生。
提倡规范化综合治疗
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及时手术切除肿瘤,但对于晚期患者,尤其是发生了多处转移的患者,手术意义不大,是否只能消极应对?李教授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指出,近年来肺癌患者逐年增多,为了更好提高生存期及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需要强调规范化治疗。另外,有些患者病情复杂,仅靠单一科室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多个相关科室协作。因而,医院肺癌多学科诊疗协作组也顺应而生,通过胸外科、呼吸科、放疗科、化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支援,开设肺癌多学科整合门诊,为广大肺癌患者提供多学科精准治疗。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肺癌病人,医院、多个科室四处求医。而通过多学科整合门诊,可以简化这个治疗流程。当然,李教授也提醒,为了更好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建议患者初诊时要做好必要的检查,提供的资料越充分,医生会诊的效率会更高。
肺癌转移的可能性高
李教授介绍,肺癌转移的可能性很高。骨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通常在早期的时候骨转移症状不明显,疼痛是晚期肺癌骨转移的症状中最突出的。另外,肺癌的脑转移也较为多见,常以头痛、呕吐、面神经麻痹、偏瘫、视物模糊、失语、肌肉无力等为首发症状而被误诊为脑血管病、原发性脑肿瘤、结核性脑膜炎或颅内高压等。
一旦发生转移,还没有办法治疗呢?李教授指出,首先应充分评估,明确是否有转移、转移情况如何、侵犯哪些器官,然后根据病情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对于孤立转移灶的,外科仍有参与可能;如果有脑转移,可以通过手术或放疗控制病情进展;对于全身多范围转移者,则考虑化疗、靶向治疗等。总之,尽可能通过积极应对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提高免疫力预防肿瘤
钱瑗平时在大学任教,课业繁忙,长期超负荷工作,这与她患肺癌有没有关系呢?
李教授指出,肺癌的具体发病原因迄今仍不完全明确,但是长期疲劳导致免疫力低下,是会让疾病乘虚而入的。因此,建议读者从预防肿瘤发生的角度出发,应该重视日常生活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与质量,避免疲劳,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以提高免疫力。
另外,吸烟导致肺癌的机理已经比较明确,建议吸烟者要尽快戒烟,不吸烟者也要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专家简介
李鹤成上海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以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汗症、胸膜疾病、胸壁等疾病的微创治疗。擅长胸腔镜、达芬奇机器人等精准微创手术。
特约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四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