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善肺癌的预后(根治或长期生存),不管是周围型肺癌(如肺结节演变而来的早期肺癌),还是中央型肺癌(其早期阶段连对周围型肺癌非常敏感的胸部CT也可能发现不了),一定要早诊早治。
早期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靠体检或诊治它病时胸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有症状,往往是中晚期了)。中央型肺癌多有咳嗽等症状,但经常被患者的基础疾病如气管支气管炎、慢阻肺、尘肺、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哮喘,乃至慢性咽喉炎等的症状所掩盖或干扰,而延误诊治。
年仅52岁但嗜烟已30余年的刘先生非常自信,对平时的咳嗽咯痰很不重视,也不做健康体检。直到2周前出现了咯血和呼吸困难,医院就诊。一查胸部CT,便被提示中央型肺癌伴右侧支气管堵塞及阻塞性肺炎。
患者入院后,医院呼吸内科厉为良主任领导的介入团队在麻醉科、内镜中心、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在硬镜、软镜配合下,采用高频电刀、氩气刀、冷凝刀、扩张球囊等多种介入技术,经过4小时的连续奋战,将右侧支气管内的肿瘤切除(病理检查报告为肺鳞癌),并置入UltraFlex支架,把已经堵塞长约6cm的右侧支气管重现打通。患者咯血停止,呼吸困难显著缓解,为后续综合抗肿瘤治疗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见下图)。
不过,这样的病例病情已属晚期,预后不良。如能早几年发现,或许能改善预后。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早诊早治呢?
作为患者,理念上的更新、思想上的重视和医学科普知识的提升都非常重要。
作为医者,要重视对患者尤其是肺癌高危人群的医学科普教育和健康筛查。
以下属肺癌的高危人群:(1)年龄40岁以上;(2)长期嗜烟或被动吸烟;(3)曾经接触石棉或放射性元素;(4)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或长期肺部慢性炎症或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等;(5)有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特别是肺癌家族史者。
对于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除了胸部CT检查、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外,支气管镜检查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发现气管支气管内的肿瘤等病变,明确诊断,评估和选择治疗策略。对于有些良性肿瘤和无转移的早期肺癌或癌前病变还可以在支气管镜直视下介入手术治疗(见下图)。
但上图肺癌案例已非早期,而且需要行右全肺切除。如何才能真正发现早期的中央型肺癌呢?荧光支气管镜当仁不让!
荧光支气管镜,也称自发荧光支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bronchoscopy,AFB),是在普通白光支气管镜的基础上增加蓝色激发光,利用细胞自发性荧光和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镜。组织细胞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时会产生自体荧光,发生病变的组织发出的自体荧光与正常组织不同。AFB检查通过区分正常和异常黏膜组织荧光的不同而发现黏膜病变,在AFB下,正常组织表现为绿色,而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则表现为棕色或红棕色(见下图)。
对于明显的病变白光支气管镜和荧光支气管镜都容易被发现(见下图)。
但对于不明显的病变(如早期肺癌、癌前病变),白光支气管镜则不敏感,往往无法发现。而荧光支气管镜犹如火眼金睛,早期恶性病变、癌前病变等在荧光的照射下难以遁形,是诊断早期中央型肺癌及癌前病变的关键手段(见下图)。
中央型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意义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可通过外科手术治愈;对于早期无转移的原位癌、癌前病变、良性病变也可采用支气管镜下介入手术治疗并获相仿疗效。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提升肺癌长期生存的关键!
请注意!有以下情况的人员要去做一个荧光支气管镜检查(AFB可在局麻下做,也可全麻无痛下做),以筛查可能的早期中央型肺癌和癌前病变:
(1)长期嗜烟(或被动吸烟)者(每天1包以上,超过20年者);(2)久治不愈的咳嗽、咯血、气喘、胸痛等;(3)痰细胞学检查发现可疑癌细胞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4)胸部CT或胸片疑有气管支气管病变及肺炎者;(5)高度怀疑肺癌,为确定病变部位者;(6)早期肺癌术后怀疑复发者;(7)如伴有长期有害物质(如工业致癌物、煤矿粉尘、电离辐射、石棉、有害装饰材料、炊事烟雾等)接触史,或有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特别是肺癌家族史者,更应重视荧光支气管镜检查。
医院呼吸内科部分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