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7日是第16个“国际肺癌日“。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大中华胸腔镜发展及推动委员会的专家在“年国际肺癌日专家媒体交流会”上指出了中国肺癌领域的严峻挑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公众的认知度低,缺乏早诊早治意识。专家们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从提升认知和早诊开始,来应对肺癌挑战。此次会议由上述两家机构提供教育支持,由强生医疗主办。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在16日举行的会议上强调,早期肺癌可用微创手术做到根治。他提出了“两高一低”的观点,即在高发地区,锁定高危人群,用低剂量的CT筛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将很大改善初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支修益主任介绍:现在有三“霾”五“气”严重影响着大家的健康,三“霾”即雾霾、烟霾和阴霾;五“气”即室外的大气、室内的空气、吸烟产生的气体、厨房油烟气,还有体内的闷气。受这些等因素影响,我国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年的统计数字中显示,在万癌症发病人群中,肺癌占据了73.3万。在万的癌症死亡人数中,肺癌导致的占据了其中的61万。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公众对肺癌早期发现认识不足。近八成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
与会专家们共同呼吁,广大患者及公众提高对肺癌的认知,增强早诊早治的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需要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可以选择微创手术获得长期的治疗效益,重享健康、延长生命。
专家们还指出,有些患者迷信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疗技术,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中国的肺癌手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药物和化疗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当然,将来可以更多地借助远程会诊,综合国内外专家的智慧,为中国的病患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