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的病理改变特点是关节的慢性滑膜炎。以往类风湿因其不可逆转的致残性伤害,成为许多患者的梦魇,晚期关节逐渐变形,更是苦不堪言。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联盟,推出的类风湿新分类标准较传统标准更适合早期类风湿的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科学达标治疗和有效监测预后等是目前类风湿治疗的主要策略。
捕捉类风湿的早期诊断依据
因持续性关节痛就诊的患者,一般首先需判定是否属炎症性关节炎,如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应怀疑炎症关节炎的可能。
即使使用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联盟推出的新的分类标准,类风湿起病初期往往也不能明确诊断,可能暂时被诊断为未分化关节炎。其中一些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炎症继续加重,可进展为类风湿。一般可通过患者可能已存在的自身抗体,如抗瓜氨酸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以及使用关节超声、磁共振等手段早期诊断此病。
治疗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与其他疾病一样,类风湿早期治疗成本低,恢复也好,近年来,更提出了类风湿“治疗机会窗”的概念。即在刚起病的3-6个月内的“窗口期”得到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可较快控制炎症发展,治疗效果最好,有可能实现停药,消除病人症状,阻止病情发展,并有治愈的希望。一般认为在症状出现的3个月内,也有人认为是在6个月以内,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类风湿判断标准
1
有至少一个关节具有明确的临床滑膜炎,如手腕、掌指、肘膝关节肿胀不消,症状持续6周;
2
关节活动不灵活,晨僵时间≥30分钟;
3
血检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的;
4
滑膜炎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和痛风等其他疾病的,都提示了早期类风湿的可能。
为何类风湿早期治疗好?
其主要原因在于滑膜炎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当错过早期治疗,滑膜炎继续发展,累积到一定阈值,滑膜炎的滑膜细胞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此时的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习性,对骨质造成的损害能力更强,此时治疗效果也将变差。
此外,一项耗时8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同一队列,在症状发作后的12周内即接受治疗的患者,约35%可停药缓解,而在1年后才开始治疗的患者,停药缓解的几率还不到12%。且早期治疗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如骨质疏松、心脑血管受累的发生。
早期类风湿治疗的关键在于检查,只有先确诊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但临床上,很多类风湿患者因漏诊误诊,病情迁延至关节变形的,仍不时可见到。
近年来,类风湿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结果及临床案例证实,若早期能针对患者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控制病情,能极大改善预后,经过有效治疗,可大大减少患者关节畸形病变风险。
编辑、发布丨风妹儿
审稿丨外宣部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本订阅号部分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每天5分钟,让你读懂类风湿医学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