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一些患者心神不宁地来到门诊,说自己查出了肺结节,怀疑自己得了肺癌。其实,肺结节不一定是肺癌,CT检出的肺结节仅极少数为恶性,不建议盲目地自我诊断、对号入座。
为什么肺结节常常“一查就有”?
很多人因为被检查出肺结节而不安,其实,这种情况和医学的进步有很大关系。
以前,CT很少用于肺部筛查,所以就算是患者的肺有小结节,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而现在,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CT被列为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肺结节才会被大量发现。
这些结节在很多时候找不到原因,但也没有具体的危害。在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这种状况会更加明显。在发现小结节后,应第一时间咨询医生,如果真的是恶性结节,医生会建议及时处理,如果是良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或定期随访观察(通常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只要小结节没有变化,可以不进行处理。
肺部的CT报告,都提供了哪些线索?
CT检查报告上如果有“纤维条索”“纤维增生”“钙化灶”“钙化斑”等描述,那么这种病灶大概率是良性的。
CT检查报告上如果有“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等描述,一般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需要具体分析:
直径≤5毫米的结节,通常不需要定期随访。直径在5-10毫米的结节,可以寻求医生评估。对于直径>10毫米的结节,则有必要予以重视,最好能及时就诊,评估手术的必要性。什么样的结节需要及时处理?
在复查过程中,纯磨玻璃结节直径增大或密度增大。亚实性结节直径>8毫米,抗炎后复查无明显变化或实性成分增多。实性结节直径>15毫米,或直径在8-15毫米且存在分叶、毛刺、胸膜牵拉、支气管充气征等。CT检查报告上,直接说明“考虑肺癌”。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虑或发现肺结节,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