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刘千年4月15-21日是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潮新闻·钱江晚报全面启动“共潮抗癌大型科普行动”。近日,潮新闻·钱江晚报共潮抗癌科普智库专家、浙江大医院(简称“浙大二院”)胸外科支部书记、科室副主任范军强主任医师,带领多支部联合的党员专家团队赴安徽省广德市,开展肺癌多学科早筛防治义诊,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从筛查到诊断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据悉,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肺癌最有效的筛查手段。以往,做CT医院挂号、排队。而此次义诊,浙大二院直接把移动CT筛查车开到了广德市民家门口,还有“一号难求”的专家面对面看病,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点赞和好评。专家团队合影(梁闰/摄)车上就能做CT检查,全程只需三五分钟“这辆车外表看上去是一辆货车,竟然还能做CT,真先进!”“杭州专家带着设备到家门口给我们看病,太感谢了”……义诊现场,广德市经济开发区的居民们围着移动筛查车议论开了,他们中有些人为生计奔波,体检意识淡薄,有些人每年体检却忽略了肺部CT检查。浙大二院放射科主管技师毛晋介绍说,筛查车内配备了先进的CT机、读片机等设备,可以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全程只需三五分钟,医院做检查。毛晋为患者做CT检查(梁闰/摄)“深呼吸,憋气……”随着毛晋的操作口令,陈大伯(化名)很快完成了CT检查,当他走下扫描床时,影像数据也同步传到了放射科谭延斌副主任医师的电脑上。影像诊断专家谭延斌、胸外科专家范军强一同阅片,现场就出诊断结果。当他们的目光驻留在某处阴影上时,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片子上显示有个3厘米的实性结节,我们高度怀疑是肺癌,但还要跟肺结核鉴别一下,再做个增强CT明确诊断吧。”范军强让陈大伯留下联系方式,交代他后续看病事宜。范军强(右)为患者看诊(梁闰/摄)陈大伯连连点头道谢,他以前从不体检,这次做CT查出问题,心里紧张,“专家很周到,帮我把怎么看病都安排好了,我就放心多了”。50多岁的黄大姐(化名)是机械厂的员工,平常忙于工作,没时间体检,最近干咳明显,忧心忡忡。胸外科潘赛波副主任医师向她解释:“临床上引起患者干咳的原因众多,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气道高敏,一般可以通过药物缓解,但是需要排除气道内占位性疾病导致干咳的可能性。”潘赛波在义诊(梁闰/摄)在得知黄大姐有肺结节史却多年未复查时,潘赛波就马上开单子,让她去移动CT车上做检查。十来分钟后,结果出来了,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变化不大,观察随访即可。黄大姐说:“检查不仅免费,还非常方便,真是太好了!”谭延斌在义诊(梁闰/摄)谭延斌告诉潮新闻记者,本次浙大二院专家团共为多位广德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其中参与移动CT车肺癌筛查的有80多人,检查结果中,影像学发现肺部有小结节的患者比例不小,还有个别患者高度怀疑是肺癌,需做进一步检查。 多学科联合义诊,精准“揪出”早期肺癌本次义诊医院的结对帮扶。浙大二院胸外科、呼吸内科、放射科的医院对口科室专家联合坐诊,分享诊疗理念和经验。在范军强医院普外科李文明主任的义诊台前,40多岁的梁大叔(化名)愁容满面,他说自己胸闷好久了,一干活就气急气促,生怕肺部出现什么问题。范军强看完片子后表示:“有几个3-4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形态也正常,炎性结节的可能性大,可以吃点抗生素,3个月后直接到李主任那里复查。”李文明立刻手写留下门诊联系方式。通过阅片,范军强一眼揪出了几个“老烟枪”,他严肃地表示:“吸烟是肺癌的首要高危因素,也容易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形成结节,高危人群务必要重视每年一次肺部CT检查,也要把烟戒掉。”“原本我们下周就要去杭州复查的,得知浙大二院专家团来义诊,我马上预约了。”小彭(化名)拿着一叠父亲的报告单赶来问诊。此前,父亲老彭出现了长达几个月的咳嗽、胸闷甚至咳血,把全家人吓坏了。张敏在义诊(梁闰/摄)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敏看完老彭的病理报告后说,肺癌可能性不大,考虑是良性的结节病。“结节病和肺部结节不一样,是一种良性病变,如果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有症状可以用激素治疗。”她让小彭带父亲在当地完善检查后对症治疗,就不用再跑杭州了。另一位中年男患者向胸外科滕志华副主任医师咨询肺结节要不要手术。他翻出了前几年的CT影像,滕志华仔细对照后告知他,双肺有多发磨玻璃结节,其中有一颗结节在三年内逐渐增大,直径已超过1厘米,建议手术治疗为好。滕志华在义诊(梁闰/摄)作为活动发起人,范军强表示,肺癌是居民健康“头号杀手”,为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提高肺癌早期发现率,降低死亡率,浙大二院每年都会定期开展移动CT筛查车义诊,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省内山区海岛和周边省份山区的重点人群,至今已惠及两千余位患者。“今年是浙大二院建院周年,我们将以此次安徽广德行为始发站,持续不断地将肺癌早筛义诊送到基层,展现百年名院的担当和风采。”“转载请注明出处”
行动走进安徽广德,智库专家带领浙大
发布时间:2025/1/1 12:10:48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