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微小病变无所遁形。肺结节,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体检报告中。
虽然并非所有的肺结节都是肺癌,但所有的肺癌都来自于肺结节。而肺癌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是我国癌症领域内的“头号杀手”。不过,肺癌患者一旦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90%,几乎可以说是治愈。所以,如果能在肺结节人群中筛选出早期肺癌患者,就可以大大提高肺癌的治愈率。
作为山东省卫健委批准成立的“山东省肺结节诊疗中心”,医院同时是“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并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合作成立“中德肺结节诊治中心”。医院由健康管理中心、影像科、胸外科、呼吸科、病理科等多部门联动合作,组建了从体检筛查到治疗的多学科肺结节诊治专业团队,引进了山东首台LungPro导航系统,并运用“数字肺”精准技术,大大提高了诊治肺结节的水平。
01体检发现肺结节,到底是不是癌?
不久前,今年64岁的赵先生收到了一份提示有“肺结节”的体检报告。
因为平日身体康健,呼吸系统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他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但他的孩子却很着急:肺结节,难道是肺癌?
带着父亲的体检报告,医院,但没有进一步明确检查,谁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考量再三,他带着父亲来到山东省肺结节诊疗中心所在的医院。
医院主管医生张华接诊后,建议其做一次胸部增强CT及薄层扫描。
其实,小赵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前,肺癌已经成为我国癌症中的“头号杀手”,而且,所有的肺癌都来自于肺结节。
医学影像科杨济生主任说,胸部薄层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查看病变的形态、大小,此外还可以进行靶区的重建,从而进行精确分析。检查发现,赵先生胸部CT左肺上叶前段直径约16mm较实性结节,边缘清楚,轻度分叶,考虑肺癌可能性大。
影像学的诊断意见并不能当成最终的诊断意见,虽然考虑肺癌可能性大,直接手术切除也是可以,但万一是良性的结节,对赵先生来说创伤太大。经过多学科会诊,医生建议,患者先行支气管镜检查得到初步诊断后,再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
02肺里“装”导航,快速精准取病理▲山东省首台LungPro导航系统
医院呼吸内镜诊疗科主任王晓平介绍,对于性质不明确的肺结节,通过气管镜下诊治比外科活检等其他方法优势巨大,年9月,医院率先在省内引进在全球领先的LungPro全肺导航系统,让这个过程更加直接、精准、有效。
王晓平介绍,赵先生的肺结节为肺外周病变,普通气管镜很难深入,适用LungPro导航技术。通过对其薄层高分辨率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标记病变部位、生成有效路径。气管镜在导航引导下迅速达到病灶后,并经超声小探头确认,探查到肺空洞的位置,随后定位准确行刷检、活检明确诊断。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相比,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进入大支气管的技术瓶颈,显著提高了经支气管镜下诊断的成功率。
“患者病灶位于左上叶前段亚段支远端,病灶临近气道,旁边伴行两根大血管;且明确病灶整体大小,及其与气道、血管的位置关系等后,确定气管镜下诊断方案。很遗憾,通过气管镜刷检找到了癌细胞。”王晓平说。此时对其肺癌的诊断已经明确了。
对于考虑恶性肿瘤的肺结节,气管镜下导航更大的意义在于分期,通过对纵膈淋巴结的穿刺诊断,对早期肺癌实现分期、诊断一站式,减少二次创伤和不必要的手术。同时导航可以实现术前手术标记,对于患者是否手术、后期的生存率有非常大的意义。
03早期肺癌微创切除,5年生存率近90%
不幸中的万幸,赵先生的肺癌是早期。据统计,我国中晚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10~13%,但是肺癌患者一旦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到85%~90%,几乎可以说是治愈。
医院胸外科王伟主任说,评估认为赵先生可以耐受手术,决定为其进行外科切除,并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手术在胸腔镜下进行,不需要横断胸部肌肉,也不需要切断患者肋骨。对患者来说,创伤小、出血量少,且对心肺功能影响小,利于术后尽早进行下床活动,缩短恢复时间。
“早期肺癌唯一治疗、治愈的手段就是外科手术。如果肿瘤组织侵犯周围组织,不排除行扩大切除及开胸探查的可能。”王伟介绍,传统开胸手术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已成为主要的早期肺癌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顺利完成,连带肿瘤的肺组织被送快速病理检查。
医院病理科孙磊介绍说,病理科医生查看肿瘤组织的大小、颜色、质地等特点,然后取材,进行快速病理检查,大约三十分钟就能给出快速病理结果。然后,外科医生可以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再扩大切除。此外,外科医生也会根据情况提出做所切除肺组织的切缘或支气管残端的快速病理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肿瘤是否切除完全以及是否累及切缘。
虽然确认是肺癌,但术后连扫肺部淋巴结、综合淋巴结,没有发现转移,赵先生的早期肺癌得到临床治愈。
04应用“数字肺”技术,肺部疾患诊疗更精准
▲“数字肺”精准诊疗系统
山东省肺结节诊疗中心主任、山东省肺结节医疗健康大数据联盟首席专家、医院副院长金锋指出,传统手术治疗肺癌时,医生要通过患者的CT在自己脑中重构出有关肿瘤、血管、气管的三维信息,这样的信息不完整也不连续,所以手术中需要依赖主刀大夫的经验及术中临时应变和救急的能力。手术时间不可控,安全问题和病患术后康复效果也存在隐患。
为此,医院在全省率先启动“数字肺”精准诊疗系统。
据悉,“数字肺”技术可以帮助外科医生更清楚地了解患者肺部肿瘤与肺部血管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密切关系,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将影像更加立体清晰地呈现出来,医生得以全面观察病灶细节,精准分离出各条血管、支气管,保证既能准确无误地切除癌变组织,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住肺部功能,提升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手术效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金锋介绍,他的团队刚刚运用“数字肺”技术在术前对结节进行精准定位,完成一例“单孔胸腔镜下S2+S1a肺段联合亚段切除手术”。医院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尖段见约0.8*0.9mm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灶,考虑早期肺癌。金锋教授对此例患者进行了“数字肺”检查,结果显示病灶不在“肺上叶尖段,而是后段”。病灶位于右上叶后段S2a近S1a处,且该病人肺动脉A2、A3均存在解剖变异,手术难度比较大。在“数字肺”精准的术前规划下,金教授仅仅用了一个3厘米的单孔,就完成了这个复杂的手术(术后病理为微浸润腺癌)。“如果单纯依靠CT,可能造成误切。”金锋说,借助“数字肺”,肺段的精准切除得以实现。
“数字肺”技术的使用,使精准、微创的理念真正惠及肺结节患者。目前,金锋教授团队应用“数字肺”检查联合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已经占肺结节手术的90%以上。
随着荧光电视内窥镜(胸腔镜)系统以及目前国内外最高端的IQonCT落户医院,肺结节诊疗中心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将大踏步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
05小结节多无症状,早期肺癌筛查不能省
“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人们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陈东介绍,小结节一般都没有症状,大多数是靠体检发现,而肿瘤长到一定体积或有转移才会出现咳血、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因此,很多肺癌患者到了出现不舒服就医时,往往已经是晚期了。
由此可见,健康查体对早期肺癌的筛查至关重要。
陈东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家族肺癌史、长期致癌物接触史、慢性肺部疾病等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CT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可能的早期肺癌,并及时进行干预。
“当然,并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需要手术。”陈东指出,并非所有的肺结节都需要手术治疗,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时机取决于胸外科医生的判断。医院,医院胸外科、呼吸科均是省级重点专科,在肺结节筛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健康管理中心、影像科、胸外科、呼吸科、病理科等多科室联手,一站式实现肺结节诊治。
目前,该院健康管理中心针对健康查体推出了惠民政策,健康查体六折优惠,并可按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体情况等量身设计个性化体检方案。另外,根据需求推出自助式体检模式,检查项目客户自选,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省结核病与呼吸病防治研究中心
山东省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历山院区:济南市历山路46号
东院区:济南市历城区烈士山东路12号
投稿邮箱:yuan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