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篇推文)
我有个金融公司的朋友,已经是个小领导了,估计跟《我的前半生》里陈俊生在公司的角色一样,他在公司大领导的母亲病了,老太太已然80多岁了,朋友为了向领导献殷勤找我咨询病情。
第一次找我的时候,说老太太憋的已经不太能走路了,带了个胸片来,没错,就只是一张胸片,左侧胸部有大量积液,另外肺门影增大,有肿块。这种情况,显然临床医生会毫不犹豫第一诊断考虑肺癌晚期,我就给他介绍了《得了肿瘤要做哪些检查?》,不过对他来说又有什么用呢,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个老太太最医院穿刺引流胸水,缓解症状,胸水还可以化验找癌细胞,找见癌细胞了可以包埋做蜡块,进一步行基因检测,看是否适合用靶向药,如此的话,估计怎么得两周开外了,这年头,医院看病没个熟人的话,老太太等做上抗肿瘤治疗的那一天,估计是得个把月之后了,现实似乎更悲惨,老太太的家人,也就是朋友公司的大领导,因为已经了解到可能是肺癌晚期,并不打算给母亲做穿刺活检之类的检查(大领导的医学常识堪忧,晚期肺癌经过正规的治疗相当一部分也是可以带病长期生存的啊)。
此番,朋友咨询我,也仅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说,那就吃靶向药吧。我用了三分钟给朋友讲了道理:病人家属拒绝穿刺,无法获得病理,无从谈治疗。老太太已卧床不起,医院一趟趟折腾,检查可免。肺癌是第一考虑,概率在九成以上,腺癌和鳞癌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发病比率2:1,肺部有肿块伴有大量积液,是肺腺癌的可能大,假设她是腺癌,概率八成以上(计算过程脑补),亚洲女性不吸烟肺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可高达五六成,有了突变就可以用靶向药了,吃靶向药明显有效的概率在70%以上,如此算来,老太太现在就直接吃靶向药非常管用的概率在三成左右,很高的概率啊,就算是化疗,有效的概率也只有四成,何况就算老太太确诊肺癌,80岁下不了床的身体是断然耐受不了化疗的(可以参考以前的文章《化疗和放疗,为何物》),其实对于身体很弱耐受不了化疗的病人,晚期肺癌不管基因检测不检测,就只有靶向药这一条出路了,综上所述,老太太只能接受靶向药,是唯一的希望。所以,我就给他开了四盒凯美纳,让他拿回去给领导献殷勤。
一周以后,“奇迹“出现了,朋友告诉我吃药三天,老太太就下床了,现在几乎快恢复如初了。就是这么快!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奇迹,我给他做建议的时候,有三成把握会让朋友对我更加佩服的五体投地。事实也证明,一个月后,老太太拍了片子,肿块明显缩小,胸腔积液接近完全吸收。
现在老太太吃药已经半年多了,我还未曾见过她,更未见过朋友的领导。朋友却每个月都来找我开药。
关于晚期肺癌,我曾”呕心沥血“写下了晚期肺癌那篇文章,本不是我作为胸外科医生诊治的范畴,无奈我每周都参加多学科会议,指南文献也都看了遍,还积累了大量网络和门诊咨询的经验,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怕肿瘤内科医生喷我。我唯一担心的是:盲吃靶向药并不推荐,我也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向内科医生发难过,碰到不配合做活检,身体状态又很弱经受不起化疗的病人,看片子很典型的晚期肺癌征象,难道不应该盲吃靶向药吗?当然,我每次都被他们撅回去。
不依照指南看病,医生容易胡来,可是只依靠指南不变通,也有人会因为被繁琐的程序折腾不起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方案。指南是用既往大多数人的经验保证未来大多数人正确治疗,而少部分人永远是少部分人,依据指南就会无路可走!
很显然,朋友领导的母亲走了捷径,撞上了好运。
问题来了:靶向药耐药了怎么办?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
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病人,有四种药可供选择:
1、特罗凯(厄洛替尼);
2、易瑞沙(吉非替尼);
3、埃克替尼(凯美纳);
4、阿法替尼(吉泰瑞)。
随着专利保护期已过,国产的吉非替尼(伊瑞可)也上市了。鉴于他们是目前在国内上市了的药,统称为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敏感突变
适应人群
反复提到的EGFR敏感突变,也就是服用前面提到靶向药的适应症人群包括:
EGFR19外显子,
21外显子,
18外显子,
极少数的20外显子。
这四种敏感突变所占的比率分别是:
45%
40-45%
5%
小于1%
可见通常提到的敏感突变主要指19和21外显子突变。18外显子突变本身发生率就低,发生了也是可以服用靶向药的。至于20外显子嘛,发生率在整个EGFR突变者中占比1.6%,这部分突变中只有极个别的位点是对靶向药敏感的。
换句话说,
绝大多数的20外显子突变对靶向药都是不敏感的,但这部分患者的异质性,同为20外显子突变,但个别人也会对靶向药敏感。
对于存在EGFR敏感突变,这5种药都可以选择,也没有太本质的区别,这其中阿法替尼虽是二代靶向药,比其他药覆盖的突变位点要多,意味着在一些突变中阿法替尼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少数的20外显子突变,但是阿法替尼的副作用是要大于其他药物的。如果有EGFR基因突变,那么一定要拿着基因检测报告去找专业的医生,让医生来解读并推荐药物。
病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医生的推荐,我们得懂。
是的,大家都听过靶向药耐药的事。大部分一线服用EGFR-TKI的患者,8-14个月后会发生疾病的进展,就是所谓的耐药了,耐药也分好多种,是全面耐药还是局部耐药,以前的文章也曾说过,局部耐药一般不轻易换药,可以继续服药的基础上加做局部治疗。如果需要换药,那么就得再次活检或者抽血做基因检测了。也就是说,当服用第一或二代的EGFR-TKI耐药后,再次基因检测,有超过2/3的人存在EGFRTM突变,是20外显子突变的一种,目前针对TM突变的第三代靶向药奥西替尼(泰瑞沙)已经上市,民间也称之为,和易瑞沙是同一家公司研制并生产,英国的阿斯利康公司。在奥西替尼问世之前,如果原来的一线靶向药耐药后,标准的治疗方案是化疗,对比奥西替尼与标准化疗应用于TM突变患者的疗效,奥西替尼完胜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0.1个月vs.4.4个月,也就是说奥西替尼为发生TM耐药的病人又延长了近1年的生存时间,另外从有效率上看,奥西替尼对比化疗为71%vs.31%。再者说,奥西替尼的副作用要远远小于化疗。不过,靶向药因为是针对特定的靶点,建议选择药物前一定要做基因检测,目前:组织蜡块、血液标本、恶性胸水基因检测的阳性发现,都可以作为治疗的依据。
总而言之,
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癌病人,首选EGFR-TKI的靶向药物治疗,目前有5种正规的药物可选。
如果出现了耐药,需要重新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有TM突变(发生概率2/3),那么可以换用奥西替尼(),否则就换用化疗。就我听说至少5年以上了,但是奥西替尼今年才在国内上市,目前的价格自然是很昂贵的,5万多一个月,前期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总得收回来,目前也是有慈善赠药政策的。鉴于靶向药都是一些小分子药物,仿制相对很容易,“黑市”上有很多原料药,也有印度版神马的,价格在-元一个月不等,便宜这么多,有没有效,靠的就是仿制者和中间传销人员的“良心”了。祝愿将来有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研制出来,并且能及早的上市,也能更快的纳入医保。针对其他基因,比如ALK抑制剂,以后再做详细涉及,如果要咨询病情,建议使用“好大夫在线”搜索李少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