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新冠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险,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尽管随着国家防控措施的大力推行,疫情控制取得一定成效,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任何人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都要做好防控措施。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尽全力做好防护措施,包括肺癌患者。
2肺癌患者:积极防范,警惕症状变化在这一特殊阶段,肺癌患者应积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饮食起居及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合理应对。由于肺癌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差,再加上化疗、放疗等治疗对体力的消耗,更应积极做好防护,以防感染新冠肺炎。应尽量减少出门,开窗通风、保证睡眠。出门带口罩、勤洗手等。
肺癌患者还要特别注意原有肺癌症状基础上合并新冠肺炎的可能出现的症状,例如:咳嗽是否有加重、是否呼吸困难加重以及是否合并发热等症状。如果发现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血液学和胸部CT检查,以明确是原发疾病发生变化还是合并感染,尤其应注意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
3肺癌药物治疗是否可以延迟?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出现交通管制、医院防控加强等情况,导致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和安排后续治疗方面存在一定阻碍。那么,肺癌药物治疗是否可以延迟?
对于肺癌患者,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常用药物治疗手段。对于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因为化疗和免疫治疗存在一定的治疗周期,且需要静脉注射,延后时间有限,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最好按规定时间去接受复查和治疗,可以在原主治医生指导下尽量就近就医。
对口服靶向药物的患者,如果病情稳定,则可以一定期限内推迟复诊时间,继续服用靶向药物。医生应结合当地医疗政策,尽可能为患者开具充足用量的药物,以减少患者就医次数。
以靶向药物奥希替尼为例,多项国际指南推荐该药可作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优选用药,同时,奥希替尼也可以用于EGFRTM突变患者的治疗。FLAURA研究提示,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各项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超过3%;AURA3研究则提示,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不超过1%;这些证据表明,奥希替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这一特殊时期的“长处方”中,更适宜肺癌患者安全使用和进行不良反应管理。
4上海市已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就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近日,为全面服务疫情防控和统筹做好日常医疗保障,上海市医保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推出“医保12条”,其中包括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试行纳入医保支付,以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推出便民措施,减少跑动次数。同时,在疫情期间已经实行慢性病长处方的基础上,支持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延续社区“长处方”、“延伸处方”支付政策,鼓励慢性病患者就近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既方便患者配到长期服用的治疗用药,也降低患者的个人负担。
参考文献:
1.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NSCLCV3
2.PlanchardD,etal.AnnOncol.Oct1;29(Supplement_4):iv-iv.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