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初期肺癌 > 临床表现 > 如何判断早期肝硬化

如何判断早期肝硬化

发布时间:2021-5-13 17:43:53   点击数:
根据目前医学水平,对于肝病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就比较被动,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截然不同。所以要学会正确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蛋白等,可以了解病情处于什么阶段;2、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对诊断早期肝硬化特别有意义;3、甲胎蛋白:肝功能损害可以引起升高,但往往少于ng/ml,若大于ng/ml并持续不降,要注意癌变可能;4、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等,可以初步判定肝纤维化程度;5、影像学:B超:了解肝脏形态、回声、门脉径、脾脏厚度、腹水及是否有占位情况。若怀疑占位病变,可予CT或MRI等检查;6、胃镜:了解是否存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若存在,则表明已经发生了肝硬化;7、肝硬度监测;8、肝穿刺:当其它手段和检测均不能明确疾病及病情时可采用微创穿刺确诊。

其实在临床上,我们通过生化、血常规、影像学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可能误诊,现我们分享2例病例。

病例

患者徐某某,女,56岁,因“皮肤瘀斑3天”入院于.7.5入院。查体: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左下肢可见1片状瘀斑。辅助检查:我院血常规:血小板计数:70.E9/l,白细胞:6.E9/l,嗜中性粒细胞计数:3.E9/l,血红蛋白:.0g/l;凝血功能、肝功能:总胆红素:26.8umol/l,直接胆红素:9.8umol/l,间接胆红素:17.0umol/l,谷丙转氨酶:80.0U/l,谷草转氨酶:92.0U/l。初步诊断:1.血小板减少症2.肝功能异常

入院后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功能差,乙肝三系:乙肝核心抗体定量:>>2.PEIU/ml;乙肝表面抗原定量:>>.ng/mL;乙肝e抗原定量:>>76.PEIU/ml;HBV-DNA:3.1E+07copies/ml,肝纤维化:透明质酸:.8ng/ml;III型胶原:32.29ng/ml;IV型胶原:31.2ng/ml;层粘连蛋白:37.5ng/ml;上腹部彩超、CT示胆总管稍扩张,脾脏未见异常,肝穿刺活检:肝细胞浊肿伴脂肪变性,汇管区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并破坏肝界板,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伴早期肝硬化形成。诊断考虑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随访26个月,目前肝功能、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HBV-DNA在检测下限。

病例肝脏CT

病例骨髓图片

病例肝脏病理

病例

患者席某某,男,49岁,因“乏力1周”于.5.26就诊。3天前来院就诊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平素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无鼻衄龈血等情况,现为进一步诊治门诊“血小板减少症”收住入院。查体:未见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无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05.23本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4.E9/l;嗜中性粒细胞计数:2.E9/l;血红蛋白HGB:g/l;血小板计数:E9/l。肝功能示正常。初步诊断: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院后骨髓骨髓检查提示增生偏低,粒系巨核系均增生,乙肝三系:乙肝表面抗原定量:>>.ng/mL;乙肝e抗体定量:0.21PEIU/ml;乙肝核心抗体定量:>>2.PEIU/ml,肝纤维化:肝纤维化:透明质酸:.6ng/ml;III型胶原:32.41ng/ml;IV型胶原:40.9ng/ml;层粘连蛋白:82.6ng/ml;上腹部彩超、CT示肝脏未及异常,脾肿大,肝穿刺活检:(右肝)肝细胞浊肿变性,结节状生长,汇管区较多淋巴细胞侵润,符合结节性肝硬化。诊断考虑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随访17个月,目前肝功能、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HBV-DNA在检测下限。

病例肝脏CT

病例骨髓图片

病例肝脏病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ozoouihak.com/lcbx/595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