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用了靶向药,才知道什么叫一寸光阴一寸金。现在的每一分钟都是用钱换来的。”小严躺在病床上说出了这番话。这已经是他患癌的第三年了。家里为了给他治疗癌症,不仅卖房卖车,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很多外债。现在他们只能靠众筹到的钱勉强维持治疗。
目前小严已经进入了癌症的晚期,出现了癌细胞的脑转移,每个月单单是药物的花费就要好几万。面对这样的花费,他们已经快走投无路了。靶向药对癌症患者来说,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不少肿瘤患者需要服用靶向药,对抗癌症;陌生的是它的价格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或许让人难以接受。
01靶向药到底是救命药还是“人财两空”的骗局?
临床上的靶向药主要是针对患者体内的基因靶点,让特定部位的肿瘤细胞死亡,更小的产生对其他部位的伤害,产生更好的抗癌效果。相比于普通的化疗等,辅助靶向治疗的优势更加突出,消灭肿瘤效果更好,在减少脑复发和转移方面也有更好的效果,能够降低80%的风险。
对存在治疗靶点的患者,确实能够通过靶向药物产生较好的疗效。没有治疗靶点的患者强行使用靶向药物,很可能增加疾病恶化的风险,甚至增加患者死亡的的风险。
有人因为听说,吃了靶向药最终还是会离世就觉得这是个骗局。可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靶向药确实是针对一些肿瘤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案之一。人们之所以难以接受靶向药治疗后离世,或许还是因为它的“天价”。
02靶向药凭什么能卖这么贵?
在这里,我们主要提到2个方面,药物研发和专利保护费。靶向药本身研发的成本非常高,药物不像化疗或者普通的药物可以适用于较多的受众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研发靶向药品的花费非常高,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金钱才有可能成功。保守估计一款新药的研发至少需要数十亿美金。成功后,这些资金成本、时间成本、耗费的资金等都会表现在药价上。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专利保护费。新药上市的初期一般都会有专利保护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研发仿制药,给药企足够的时间来收回成本。所以在新药刚上市的时候一般价格是比较贵的。
03靶向药难道不能便宜一点吗?
相信很多肿瘤患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靶向药这么多,它就不能便宜点吗?其实,从整体的趋势来看,靶向药的价格已经在逐渐下降了。这还是得益于医保和仿制药的出现。
比如治疗卵巢癌的奥拉帕利,从一开始的万元下降到自承担只有几百甚至几千元,在进入医保后,药价确实有所下降了。而治疗肺癌的奥西替尼也是从一开始的1.5万元左右下降至五千多元,在医保报销后,自承担的部分大约只有两千多元。
可以看到的是,我国的靶向药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以及纳入医保。这样的药价调整相信已经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吃得起靶向药,治的起癌症了。
04到了癌症晚期,都能用靶向药吗?
我曾看到很多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前,犹豫不决。但真的说起来,是否用靶向药真的不仅仅和经济能力有关。
靶向治疗本身的花费确实比较大,也有一些药物尚未纳入医保,需要自费支付一定的费用。在经济能力一般的情况下,患者还是应该结合生存期、生存质量、安全性以及自身的经济能力决定,是否要“倾家荡产”用靶向药。
其次,医生更多的考虑是患者使用靶向药的收益,这就要从以下3个方面说起了。
肿瘤恶变的程度:对乳腺癌、肺癌等晚期癌症患者,靶向药或许能够得到较好的疗效,但胰腺癌、肝癌等晚期患者靶向治疗的收益或许就不太理想了。
身体素质:相比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晚期癌症患者,医生往往建议选择保守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为主。如果你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好,耐受能力比较好,或许可以尝试靶向药治疗。
年龄因素:这一点其实和前者也有些类似。年老体弱的患者接受靶向药治疗产生的收益和年轻人相比,大多是比较差的。作为医生,很少会建议年老体弱的患者接受靶向药治疗,以免因为较大的副作用等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处于这些层面的考虑,靶向药也成为了“吾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存在。
有非常多的文献和临床病例能够证实,靶向药并非是“骗局”,有非常多的患者因为靶向药的出现而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虽然它的价格比较贵,并不能保证克服所有的肿瘤,但产生的副作用比化疗更小,疗效却比化疗更好。未来或许能出现更多的靶向药造福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