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早期肺癌的识别和定位技术
AFI/NBI引导支气管镜下可视病变活检(病理诊断是金标准,高质量的组织标本至关重要)
经支气管镜的早期肺癌治疗技术:
镜下可视病变的治疗技术--光动力技术
镜下可视病变的治疗技术--后装放疗技术
镜下可视病变的治疗技术--冷冻技术
镜下可视病变的治疗技术--APC技术
经胸壁入路的早期肺癌治疗技术
胸部影像引导定位的消融技术(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消融):
经典技术、广泛应用、证据充足
经支气管入路的早期肺癌治疗技术
肺外周结节的经支气管镜消融技术:
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已有很多探索性研究
经支气管镜抵达病灶技术的进展:
支气管虚拟导航:支气管树提取技术使经支气管抵达病灶路径及病灶中心位置关系确认成为可能。
支气管虚拟导航+血管识别+增强现实:减少对大血管的损害,提高安全性。
关于经支气管入路的早期肺癌治疗技术的思考
经支气管镜的早期肺癌治疗技术的难点与展望:
1.最佳适应症的选择
2.治疗工具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3.有效治疗区域的评估
4.长期疗效评价:“根治?”科学的多中心研究
5.经皮消融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旧存在于经支气管入路消融技术中
#总结
1.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具有潜力。
2.在不能进行/不接受指南推荐治疗的患者中选择性开展。
3.不同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与免疫治疗的协同待深入研究。
4.尚有很多未解的问题有待科学设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做出回答。
作者简介
侯刚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所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慢阻肺联盟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更多活动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