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医院(医院)微创专业重要专科——心胸外科四病区手术团队将精准治疗和微创手术完美结合,利用最新引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操作系统,在6个工作日内成功完成胸腔镜下心包囊肿切除术、全胸腺扩大切除术、胸腔镜下纵膈囊肿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右肺上叶切除术等5例胸外科微创手术,医院首例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
据介绍,接受此次微创手术的患者丁某,今年56岁,2个月前通过体检发现前纵膈存在一个约3.0×1.7厘米大小的肿物,界限清楚,外形规则,入院后医生经巡诊问诊了解到,患者没有出现肌无力等症状,近2个月精神状态、体力情况、食欲食量及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并且患者胸廓正常对称,胸壁无静脉曲张,无胸骨压痛和叩击痛、皮下气肿等症状。肺CT显示前纵膈可见结节影,大小约为17X29毫米。手术医生通过临床观察并结合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与医疗团队评估后定制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医疗团队考虑肿物处在大血管密集区,医院最新引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胸腔镜下纵膈囊肿切除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腕具有7个灵活的自由度,机械臂关节可旋转度,在大血管密集区可以游刃有余。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有灵巧稳定、精准无颤的特点,患者术前没有打止痛针,术后康复快速、痛感轻微。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现已顺利出院。
手术医生表示,腔镜技术是将光电技术、生物工程和材料科学融入传统外科技巧之典范,机器人技术则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工程技术与微创外科有机结合的匠心之作,前者缩小了外科的创伤,后者则是手术模式和理念的革新。
据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引进给微创手术带来十个方面的发展革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效滤除人手的自然震颤,进一步提高术中操控稳定性,使手动操控达到“黄金标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超大广角,能将患者需要切除的区域放大10倍,避免了因靠近镜头造成腔镜经常出现“雾化”现象;与常规胸腔镜的二维图像不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成像系统提供高清的3D图像,在术中假设双眼图像中单个眼图像被污染,立体成像系统会通过重组及时进行纠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腕具有7个灵活的自由度,机械臂关节可旋转度,若把腔镜手术比作是将筷子伸进体内进行手术,那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则是将双手塞入胸腔,两者灵活对比清楚可见;术初通过设定原点、方向后,机器人会自动校准“中轴线”,将所有机械手臂调整到最恰当的位置,当术中拔出手臂时,手臂会按记忆回到设置原位,并后退3毫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安全性高,当主刀医生的眼睛离开术野时,机械手臂会自动停止,关节运转完全是以置入戳卡原位不动为前提,保障医生、患者术中安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一个很小的创口,完成复杂精细的手术操作,真正达到了损伤小、出血少的精准微创效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自带荧光系统,术中利用染色技术自动分辨肺段、亚段边界,从而达到精准切除的目的;主刀医生通过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无需助手协助调试镜头,可以独立掌控镜头距离、角度,做到术中调试操控“随心所欲”;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自带5G功能,可以远程联动、远程指导手术。
据了解,医院心胸外科四病区自成立以来,在相关负责同志的带领下,以微创胸外科手术为特色,覆盖肺、食管、纵膈、胸膜胸壁疾病以及肌无力、手汗症、雷诺氏病等疾病的外科诊疗,同时担负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胸外急诊及重症的救治工作。科室率先在省、市内独立开展单孔到四孔的肺叶、所有经典解剖性肺段切除、自主呼吸麻醉下不置管快速康复手术、全胸腺扩大切除治疗肌无力、剑突下肺及纵膈肿瘤切除、恒温热灌化疗治疗恶性胸水、腔镜下中心型肺癌的肺动脉支气管成形术等,填补多项省、市胸外科医疗空白。
通讯员:关晨光;记者:李美时;摄影:李美时;编辑:邓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